第132章 真实的纪晓岚(2 / 2)

不过这一说法更多见于野史传说

乾隆重用和珅,看中的是他理财能力,以及在处理民族事务上表现出色。

比如和珅总能想出办法搞钱,这一技能深得乾隆帝的赏识。

当然了,和珅能迅速走红,是他善于揣摩乾隆帝的心思,总能投其所好。

相比之下,纪晓岚虽然才华横溢,但在政治上却显得有些“单纯”。

他一心扑在学术研究上,编纂《四库全书》,对官场的权谋斗争并不擅长。

比如乾隆三十三年(1768 年),他因向亲家卢见曾通风报信,泄露盐政机密,被发配新疆乌鲁木齐赎罪。

这里有个小故事,当年两淮盐政使上奏乾隆,说前任盐政使利用职权,在20年里与地方官互相勾结,

贪污侵吞高达1000万两白银。乾隆下令对两淮所有盐官进行秘密调查并突击查抄。

纪晓岚的亲家卢见曾时任两淮盐运使,也深陷其中。

纪晓岚得知此事后,想给亲家通风报信,又怕被抓把柄。

于是,他将一小撮茶叶和一小撮盐放入信封,派人快马送往卢见曾府上。

卢见曾收到信后,立刻明白其中含义:“盐”代表“盐税”“严”,“茶”谐音“查”,

意思是“盐案亏空,朝廷要严查”。他急忙吩咐下人转移家中贵重物品和钱财。

然而,乾隆派来的人还是查到了卢见曾贪污的罪证,卢见曾获罪入狱。

纪晓岚事前告密的行为也被乾隆知晓,不过乾隆念其才学,不忍杀他,只将他发配到乌鲁木齐。

直到乾隆三十六年(1771 年),因修《四库全书》需要,纪晓岚才被召回了京城。

回京后的纪晓岚,虽然凭借编纂《四库全书》的功劳重新获得了乾隆帝的信任,官至礼部尚书、协办大学士,但在朝中的影响力却远不及和珅。

和珅权倾朝野,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,如领班军机大臣、吏部尚书、户部尚书等,门生故吏遍布天下。

纪晓岚虽有心与和珅抗衡,却无力与之相争。纪晓岚是明智之人,和珅的背后靠山是皇上,与和珅斗,岂不是和皇上斗嘛?

电视剧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将纪晓岚塑造成了一个正义凛然、与和珅势不两立的形象,实乃戏说也。

纪晓岚与和珅交锋的时候几乎没有,但是言语讥讽却有两次。

有一次,一行人在承德避暑山庄打猎,和珅与纪晓岚陪在乾隆身边。

乾隆忽然来了灵感,以《论语》“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”为上联,命纪晓岚对下联。

纪晓岚即兴吟出:“有寡妇见鳏夫而欲嫁之”,敏捷对答令龙颜大悦。

其实这句话暗讽了和珅母亲和管家刘全之间的暧昧关系。

和珅父亲死的早,是母亲和管家刘全操持这个家,养活了和珅与和琳哥俩。

刘全为了和珅家终身未娶,和珅的母亲很早就守寡,这不是寡妇遇到鳏夫了吗?

还有一次,野史记载,南方盐商送给乾隆一对大白鹤,御厨要抓一只做白鹤炖土豆汤,

当时白鹤不停鸣叫,和珅指着院中白鹤说:“此禽声闻九皋。

”纪晓岚当即反诘道:“其羹尚在鼎镬。”

意思是别看它叫的欢,早晚会被炖进锅里,暗讽和珅最后被杀的结局。

在真实历史上,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。他们同朝为官多年,虽然政见和性格有所不同,但并非死对头。

和珅为人圆滑,处事小心,在官场中左右逢源,大多数官员对他印象不错,纪晓岚也在其中。

而且,纪晓岚深知官场的复杂和残酷,他明白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与和珅正面交锋,因此只能选择明哲保身。

别看纪晓岚资历老,他得不到乾隆对和珅的那些恩赐。

有人说乾隆知道和珅贪污,之所以不动他,是和珅为他解决了国库空虚问题。

此外,电视剧中纪晓岚,总是将和珅耍得团团转,这也不符合历史事实。

在真实的官场中,和珅的权势和手段,远非纪晓岚所能比拟。

纪晓岚最大的贡献是编纂了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等重要着作,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和珅才华不如纪晓岚,但权谋纪晓岚无法望其项背。不过,和珅升的高,但摔的也重。

乾隆死后,和珅被继任皇帝嘉庆斩首。

而纪晓岚则被继续重用十年之久。最后寿终正寝,活了82岁。

二人的结局告诉我们,只有文化传承才能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,权谋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。